100%

四庫輯本別集拾遺 欒貴明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83第一版

《永樂大典》殘本裏保存著許多寶貴材料,可以增訂流行的總集和別集。國內外學者已有所利用,像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詞》和《全金元詞》、郭紹虞先生的《宋詩話輯佚》、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等。我受了他們的啟示,把清代乾隆時期四庫全書館從《永樂大典》輯出編成的全部別集與殘存的《永樂大典》引文核對,發現不少遺漏的整篇和片段,可以補充。

四庫全書館從《永樂大典》逐卷逐條(參見圖片)輯出和存目的書籍計五百十五種,通稱「大典本」。這一大批文獻的「出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壯舉。但是,由於狹隘的民族偏見 【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旨稱:「所有觸礙字樣,固不可存」,「如南宋人斥金,明初人書之斥元,其悖於義理者,自當從改」(見一九六五年中華書局版:《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孟森《選印四庫全書平議》說:「四庫館未開以前,自康熙以來,君主之意旨,臣民之揣摩,為女真諱,為建州諱,其風已熾」,「至四庫館開而根本刪改、禁毀原書,此所以成清代書籍中一大公案也」(見一九三三年《青鶴》雜誌第一卷二十三期)。】 ,褊窄的正統觀點 【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旨稱:「青詞一體,乃道流祈禱之章,非斯文正軌」,「跡涉異端,不特周程張朱諸儒所必不肯為,即韓柳歐蘇諸大家亦正集所未見」。又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旨稱:所收文字,當「有益于世道人心」(見《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如王珪《華陽集》刊本刪去青詞、密詞、道場文、齋文等,即據以上批語。】 ,封建思想的嚴重束縛 【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旨稱:某些詩,「詞意媟狎,有乖雅正」,「各種詩集內有似此者」,「一併撤出」。「夫詩以溫柔敦厚為教」,「朕輯《四庫全書》,當采詩文之有關世道人心者」(見《四庫全書總目》卷首)。】 和「官樣文章」的草率敷衍 【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旨稱:「若此任意疏忽,屢訓不改,長此安窮,是徒以四庫書館開倖進之階,為終南捷徑」(見《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具體事例如,《淨德集》全部輯入了現存《永樂大典》標明《呂淨德先生集》的二十二條,但標作《呂元鈞集》和《呂元鈞詩》的五條全部漏收。這很使人懷疑鈔輯者是否知道「呂元鈞」、「呂淨德」和呂陶是同一個人,儘管寫「提要」者知道這一點。再如,輯本對《永樂大典》從地方志等轉引的詩文基本都忽略未輯。還有一些由于考據錯誤,致使輯而復失,像那本經過「欽定」的《雪山集》就是如此(參見本書第一○八頁注)。】 ,使這項艱鉅的工作有很大的缺點。實際上,清代學人已察覺《四庫全書》中本子不可完全信賴,例如張之洞在詩裏曾婉轉地說:「乾隆四庫求遺書,微聞寫官多魯魚」 【 見《廣雅堂詩集》上冊《潘侍郎藤陰書屋勘書圖歌圖為無錫秦誼亭作》。孟森《選印四庫全書平議》,還提到一個文字錯漏的原因,令人笑嘆。有些錯漏竟成為館臣借以諂媚乾隆皇帝的手法:「館臣繕本進呈時,必故留誤字,侍高宗校出指斥,以示聖明之天縱。」】 。又例如勞格在《讀書雜識》裏對一些別集進行了辛勤的搜討和補充。但這些校補的學者沒有機會利用《永樂大典》,因此他們旁搜遠討而得來的東西,有些在《永樂大典》裏就可以找到 【 例如清黃羣《敬鄉樓叢書‧浮沚集拾遺》所輯《出都門》條,見《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六「門」字韻,頁三下(見影印本第四十九冊)。如《忠肅集拾遺》所輯《張文定玉堂集》條,其完整佚文見於《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韻,頁九上(見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又如《東堂集》卷三輯《餘英館詩》,下注:「案,此詩《永樂大典》原本闕佚,今從《湖州府志》采補。」但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四上,其題作《次韻蔡成允題餘英館詩》(見影印本第一百一十五冊)。以上數例,表示「大典本」的輯補和校勘的主要依據,仍然應該是《永樂大典》。】 。

令人痛惜的是,兩萬餘卷《永樂大典》,遭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掠奪和我們自己人的盜竊,今天大家能夠見到的只有八百卷了,還不到原書的百分之四。我國解放後,有了中華書局的影印本,《永樂大典》不再像以往那樣珍祕難求,輯補工作也方便了許多。這次輯補工作,除直接補充了輯本別集的不足之外,還為研究清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諸問題及《四庫全書》的得失等方面,提供了一批較為集中的材料。

《四庫全書》內收「大典本」別集共一百六十五種。其中刊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者二十八種;收入《四庫珍本叢書初集》者六十五種;其它版本七十二種,另有《斜川集》一種雖未收入「四庫」,但也為館臣所輯。這三類輯本別集便是本書的輯補範圍。此外還輯補了也屬于「大典本」的筆記兩種,作為「附錄」。

現存《永樂大典》 【 現存《永樂大典》包括中華書局一九六○年影印本的七百三十卷和此後該局新由國內外陸續搜集到的六十五卷。這六十五卷中,上海藏三卷、台灣藏五卷、西柏林藏七卷、西德藏三卷、英國藏二十二卷、日本藏十八卷、美國藏三卷、南朝鮮藏二卷以及最近北京圖書館由山東掖縣所得二卷。另外還有分散多處的五張零頁(卷七百二十第十六頁、卷八千九十四第十一頁、卷一萬七百八十七第四、五頁、卷二萬六百七十五第十一頁)。】 引錄這些別集和附錄共六千四百九十五條,經核校後,發現四庫「大典本」及各家補輯本 【 其中也包括《全宋詞》和《全金元詞》。】 共漏輯一千八百六十四條。條數漏輯率達百分之二十八點八。其中沒有發現漏輯的僅八種 【 這八種別集是:家鉉翁《則堂集》、陳元晉《漁墅類稿》、衞博《定庵類稿》、廖剛《高峯集》(以上《四庫珍本叢書初集》)、唐士《靈巖集》、黃次岑《三餘集》、徐元杰《楳埜集》、張養浩《歸田類稿》(以上其它版本)。】 ;共補輯了別集一百五十八種,「附錄」兩種。種數漏輯率竟達百分之九十五。

本書將這些漏輯的條目,從《永樂大典》影印本和復製品裏順序按原文錄出,據所見別集版本分為三大類。在每大類內,仍保持《四庫全書總目》的別集次第。在每種輯補的別集內,大致依照別集的文類編排。對輯文的個別錯別字、異體字,進行少量的有一定把握的改正。除異體字外,均保留原文,以資參考。句讀用標點符號,不分段。原文衍字加(),補改字上加 【】 。《永樂大典》原有注文,用小字加()。《永樂大典》引文所注出處,有書名、有人名兼書名,有稱某人詩、詞、文等不一,還有異稱、錯字等諸多情形,今一律加「」以示原書所舉出處。

本人學力有限,只能做粗淺的增補和排列,不能進一步考訂和鑑別。我只希望這個機械性的發掘工作,對研究宋元明別集等方面的工作者效微末之力,更渴望本書裏的錯誤得到專家和學者的指正。

這本書曾承錢鍾書、周振甫兩先生的指導和錢先生題簽,還受到許多同志的鼓勵和幫助,一併志謝。

   一九八二年二月一日